对于钢铁业的整体亏损,公众早就见怪不怪了。虽然产能过剩被认为是造成钢铁业整体亏损的根本原因,但在中国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院长李新创看来,也许用不了一年,钢铁业**张倒下的多米诺骨牌,不是产能过剩,而是资金链断裂。
据中钢协统计,截至6月底,全国86家重点钢铁企总负债达3.02万亿元,其中银行**达1.3万亿元。亦即86家重点钢企平均每家负债348.8亿元!此外,今年上半年,钢铁业总资产负债率已达69.47%。虽然行业特性决定了钢铁业资产负债率整体偏高,但即便如此,当资产负债率超过80%,警报也拉响了。
而在这些重点钢企中,其中有39家钢企今年上半年资产负债率超过80%,15家钢企超过90%,更有5家钢企超过100%。另据业内人士透露,我国重点钢企9月末的资产负债率数字已变为69.63%,达到了近10年来的历史高点。
事实上,对于许多钢企来说,高企的财务风险已是个危险的“定时**”。
据新华网报道,业内人士自嘲,这些年来钢铁业一路从“高帅富”滑向“矮穷挫”。就以**直观的吨钢利润而言,高峰期能达到1000元左右,可以买一部普通手机。其后,逐渐下滑到仅能买一公斤猪肉、一瓶矿泉水的水平。今年上半年,吨钢利润一度仅0.43元,两吨加起来赚的钱还不够买一支冰棍。
分析钢铁业面临的困境,产能过剩已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。多年来,尽管钢铁业的产能调控政策并没有少出台,但现实却是,一边是落后产能被淘汰,一边是新项目不断上马,产能越减越多。2009年中国钢铁产能约为7亿吨,到2013年该数字已增至9.76亿吨。这也正是导致钢价持续低迷,**终拖累钢企利润的罪魁祸首。
而对本就摇摇欲“坠”的钢企来说,今年重重落下的那根“**的稻草”,叫环保!
2013年,举国“谈霾色变”。作为大气污染物排放**为严重的行业之一,钢铁业不可避免地成为舆论和政策调控的“众矢之的”。然而,对于徘徊在盈亏生死**的大部分钢企来说,环保成本却是难以承受之重。有钢企人士测算,生产一吨钢治污成本达100元。按我国钢铁行业7.2亿吨的年产量,光环保投入就需720亿元。
当然,多年来中国钢铁业也一直在寻求突围之道。譬如前些年热火朝天的出海买矿潮——钢企希望借此能够化解铁矿石成本压力,改变为三大矿山打工的境况。而2013年铁矿石**的问世,则为中国钢企争夺铁矿石定价权又增添了一大助力。
同时,越来越多的钢企在2013年加入到多元化的大军。有的钢企多元化仍围着钢铁主业转,有的则学习武钢养猪好榜样,干起了与主业风马牛不相及的行当——酿酒的酿酒、卖水的卖水。不过,尽管看上去一片花团锦簇,但多元化到底将成为钢企的新盈利点还是新出血点,尚需时间检验。
回头来看,钢铁行业的希望还在“置之死地”之后。持续笼罩在国土上空的雾霾迫使**着手解决污染问题,环保正在成为倒逼钢铁产能迅速出清的契机。钢铁产能见底之日,将是钢铁业重现生机之时。显然,大批钢企将无可避免地倒在“黎明之前”,但如能生存下来,将是“剩者为王”。
2014年,钢铁行业不轻言“春天”。
钢价跌破1994年水平行业面临**严去产能考卷
回顾2013年的钢材价格行情,在2月底登上年度高点之后,从3月份开始便一路下跌,直到6月底触及年内**点。随后,7月份-8月份,钢价一度走高,但接着又震荡下行。而从10月底到目前,钢价整体处于震荡盘整状态。
然而,虽然钢价走势看上去波澜起伏,事实上这条曲线却一直行进在低位。“截至10月底,钢材价格指数有11周都在100点以下。”中钢协副会长张长富透露。
这意味着什么?钢材价格指数是以1994年的价格作为100来计算的,也就是说,今年以来的钢价有四分之一的时间跌破1994年的价格水平。
钢价长期的“居低难上”,关键的症结在于中国钢铁业严重的产能过剩。多年来,我国钢铁产能的增速始终高于需求的增速。2004年底钢铁产能从4.2亿吨上升到2012年底的9.7亿吨,但国内钢铁产能的利用率仅仅只达到72%,远远低于合理水平。
尽管产能不压不行早已是全行业的共识,但各种利益的割据,却让钢铁业这些年来一路走上了“越治理越过剩”的怪圈。
钢铁企业通常是所在地**的工业企业,不仅贡献了当地巨大的GDP总量,还能够贡献大量的税收和就业岗位。在“GDP至上”的政绩观之下,地方**都有做大做强钢铁产业的强烈愿望。
钢企自身亦难以抑制利益驱动之下自我扩张的冲动。在很多钢企经营者眼中,这是一个“死道友不死贫道”的市场,一拥而上追求规模竞争效应,相信规模越大越好,只要自己能比别人强,把别人斗死了自己就能活。
于是乎,一边落后产能淘汰轰轰烈烈,一边新项目上马热火朝天,成为中国钢铁业过去几年的一大景观。
来自国家统计局的数字显示,2006年至2012年的7年间,累计减少的粗钢产能为7600万吨,而累计新增的粗钢产能为4.04亿吨。另有部分业内人士分析,2013年我国的粗钢产能或将达到10亿吨,产能过剩2亿吨左右。在此前的一次行业会议上,农业银行(601288,股吧)首席经济学家向松祚甚至直接将钢铁行业当前产能过剩状况称为“毁灭性滥局”。
对于中国钢铁行业来说,去产能已经刻不容缓。2013年10月15日,国务院出台了《化解产能过剩政策的指导意见》(下称《意见》),称将有效地推进和化解钢铁、水泥、电解铝、平板玻璃、船舶等行业产能严重过剩矛盾。其中,钢铁业作为产能过剩的大户,将需在未来5年压缩8000万吨的总产能。
从钢铁产业的分布来看,要想完成这一目标,关键还看河北地区。作为我国**产钢大省,河北省粗钢产量已连续12年位居全国之首。目前,该省的粗钢产量为1.8亿吨,产能和产量均超过全国总量的1/4.
而就在9月份中旬,河北省发布的《河北省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》(下称《方案》)中具体提出到2017年底,全省钢铁产能将削减6000万吨,也就是说要目前河北全省钢铁产能的三分之一将被淘汰。另外,到2020年还要再减掉2000万吨。
因此,如果河北能完成上述减产任务,《意见》中钢铁业的既定减产目标完成基本没有悬念。
为了完成这张几乎是史上**严厉的减产考卷,河北省也可以说下了前所未有的决心。据悉,为确保压减钢铁产能任务的完成,河北将钢铁产业结构调整目标纳入对各级**委、**的绩效考核体系,省**分年度与各设区市**、河北钢铁集团签订责任书,并加强考核督导。
“中央有要求,群众有期盼,河北有行动。”河北省省长张庆伟说,化解钢铁业过剩产能,**和市场两只手都要发挥作用,力求消化一批、向海外转移一批、兼并重组一批、淘汰一批。
11月24日上午,在巨大的**声中,河北省拉开了化解过剩产能的序幕。当天,唐山、邯郸、承德集中拆除了8家钢铁企业10座、转炉16座,共减少炼铁产能456万吨、炼钢产能680万吨。
另据悉,截至12月中旬,河北已对58个违规项目进行了拆除、停建、罚款等处理;对文安新钢和安次洸远两个违规项目进行了行政问责,处分9人,文安县县长被免职,产能扩张得到有效控制。
环保重拳频频出击钢企业绩雪上加霜